生传系邀请柯书林临床心理师莅临专题讨论演讲

文:游登理、贾千庆

图:陈沛帆

本学期于2015年10月16日举办的专题研讨课程「出路」,邀请到柯书林临床心理师为生传所新生分享未来出路问题。

柯书林心理师毕业于台大心理学研究所,也于台大心辅中心服务,深切了解学生所面对的身心灵问题。柯心理师有丰富的临床心理经验,主要专长在处理青少年以及孩童与父母亲的关系,在业界名气广众。他提到与青少年谘商时,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青少年拒绝沟通。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会面临一个建立自我认同的必经阶段,开始思考为什么对大人说的话要全盘接收。因此,在父母亲面前,要青少年完全买单,是不可能的。这时,柯心理师的小撇步,便是骂一骂在谘商室外面等候的父母,以开启与青少年的互动,使他们认为被了解,慢慢敞开心房,愿意继续进行谘商。

柯书林临床心理师

柯书林临床心理师

台大的学生即使就学过程在外人看来,应该一帆风顺,但同样面临相当多挑战。面对未来毕业后的出路,更有许多困惑。因此,柯心理师特别针对这个主题,以自身的经验谈,告诉学生碰到问题时,该如何调配与释放。

柯书林心理师认为心理学学术研究与临床实务应是相辅相成,但中间需要三至五年时间去磨合,经历困惑期。柯书林指出,成绩很好的同学倾向埋伏于学术中,对于实务会感到害怕。相反地,很会实务的同学通常成绩不是很出色,便觉得学术只具学历与考试作用。他个人过去把学术当考试用,出社会当经验,但经过几年的磨练,发现累积相当实务经验,加上对于学术研究发现的应用,更是如虎添翼。

针对在场学生最关切的问题:怎么快点毕业?如何摆脱低薪、草莓族的称号?柯书林心理师认为我们反倒要思考最本质的问题—如何过生活。找「出路」应该是手段之一,如何过生活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。有了“好的出路”不等于过日子没问题,但有能力过日子,就什么路都走得出。他认为学生往往忘了享受学习的过程,却成天担心考试结果。以为考完试从此海阔天空,殊不知堆积出的压力等在后头。柯心理师建议我们想把日子过好,就需了解压力和情绪,让自己保持心胸开放,才不会陷入在焦虑和封闭之中。柯书林心理师提到,越优秀或社会地位越高的人遇到挫折,越容易想打掉重练,但累积出来的更多压力就会让脑部 Limbic system越红,而影响人的感官知觉。他的观察是原住民或许比一般人更懂得解消压力、过生活。

演讲的尾声,柯书林心理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,而研究生也纷纷提出常遇到的问题,如论文写不出来怎么办?会不会觉得没办法毕业?觉得一事无成?针对这些情感、同侪人际、教授难搞、家人、前途无「亮」和身心症状等等议题,柯书林分享了引以为傲的经典名句「没有什么事情过不去,只要把呼吸顾好。」简单的顾好呼吸,好好过日子,其实便可以解决很多难处。柯书林认为人生是未知的,不可能完全照默认的剧本走,却也因此有很多的可能性与出路,所以鼓励大家要好好活下去,不管生活多么闷也要好好呼吸。因应听众需求,柯心理师最后提出可实行的方案供大家试验看看。他建议大家遇到难题时,先想想自己拥有什么,以及自己正扮演哪些角色,然后用行事历配置好每一段时间来扮演好这些角色,其他就放手不要忧虑。柯书林不忘提醒学生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,要大家开放心胸,不要封闭在自己的世界。这一场风趣的演讲,使学生学到面对困境的解决方法,也对自己未来的「出路」有了新的想像。

柯书林临床心理师(前排中)与师生合影

柯书林临床心理师(前排中)与师生合影